2016年11月9日星期三

【連載】德文學習血淚史 之 八:讀德文?德文讀!

第一年過去了,才正式踏入德國生活的寒冬...

艱難地熬過了第一年,不要期望可以鬆一口氣。雖說第一年那三大殺手(讀書,財政,德文)已經打得你渾身瘀傷,第二年他們才亮出見血封喉的殺人武器:用德文上堂那個時候我們還要花心機『讀德文』,現在更上一層樓,變成用『德文讀』。本已被折磨得體無完膚的一班碩果僅存的國際生,上了第三個學期的第一堂,就已經嚇得面無血色。一開始上課的時候,部分教授還會作出一個友善的聲明,說知道班上有很多國際學生,他會盡量講得簡單,也歡迎用英語發問;有些蛋散教授,則在一開始的時候已經喜歡問國際學生的問題,知道他們不明白他問什麽,肯定會答錯,然後當衆恥笑你一番。德國人十分尊敬教授這個職業,社會地位極高,高薪厚祿,受學生景仰,所以部分教授會自視爲精英分子,政治立場都會略爲右傾,對外國學生未必特別照顧。幸好這類『蛋散』還祇屬於少數,極大部分的教授都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你衹要跟一個德國學生一樣不恥下問,他們都會盡力回答所有問題。

那個時候國際班的同學爲了應付這個突如其來的挑戰,法寶盡出,無所不用其極。我聽過一個同學,他竟然把教授給我們的德文筆記直接放入Google的翻譯器中,把整本教材從德文直接翻譯成英文。大家都知道Google翻譯準確度真的很有限,跑去讀這樣翻譯出來的英文,比直接讀德文原文還要費神,真是捉蟲入屎忽。

餐廳英文叫什麽?Translate server error是也!請不要毫無保留地相信翻譯器的翻譯結果!

雖然教授派發的筆記全部都是專業德文,但我覺得德文跟中文有一個相同的地方,就是喜歡用比較單位化的概念去組合高階的詞語。通過這個鏈接方法得出的字叫做複合詞(Komposita),我稱之爲『林敏聰式名詞』,那支由林敏聰在獎門人節目中創造出來的『蘇格蘭場非工業用國際綫路自動融雪十六哇爐風油呔垂直升降連鐳射彩色洗衣乾衣腐蝕性氣墊毛筆』,相信大家都認識,德文也有類似的組合。


林敏聰當年在獎門人的英姿,真是令當時仍爲細路仔的我感到無名敬佩!
比如說我讀的課程叫“Automatisierungstechnik”即自動化工程,整整二十多個字母串在一起,看起來嚇人,但細心看,祇不過是類似英文AutomationTechnology的結合體,衹要斷字得宜,其實不難讀。比如說齒輪,英文叫Gear,德文叫Zahnrad,拆開來看,Zahn就是牙齒,Rad就是輪。這跟中文一模一樣叫齒輪,反而英文卻沒有解釋的餘地。


Apple pen?如果這個東西真的如林敏聰的筆一樣存在的話,德文應該會叫Apfelstift...
再加上德文的工程讀物都多用名詞化(Nominalisierung)語氣,被動句式(Passiv)寫成,沒有花俏的文字,要理解也比想像中容易。最後一點是『讀德文』和『用德文讀』兩者都是相輔相成,用德文讀書,就是增加了對語言的接觸,學得更多生字和語法,也變成對讀德文有所助益。時至今日,我的德文老師都説我寫作方式偏向名詞化,其實都是因爲讀得工程德文多的『遺毒』,這裏是一個有關寫作風格的問題,動詞化(Verbalisierung)的寫作方式,其實比較生動,德國人,除了工程師科學家之外,大多都喜歡讀動詞化的文章。你想一下,你喜歡聽『該男子因有飢餓感而決定進食』,還是『因爲他覺得肚餓,所以他去吃飯』這種表達方法?

我已經忘記了當時我是怎麼應付這個難受的挑戰,不知何故,我當初沒有覺得這個突如其來的轉變對我有什麽衝擊,可能就如我上面提及,閲讀和聆聽我都已經掌握得不錯。聽教授講書,雖然有不明白的時候,但不常發生,反正做實驗,考試,寫數字多過寫德文。而更常出現的是明白了教授的説話,但不明白工程層面上的内容,就好似霍金寫的《時間簡史》中譯本,人人都可以字面上讀通,内容上的理解卻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我覺得,來德國讀書,如果沒有語言底子的話,選擇工科,音樂之類的科目的學生,有較大的生存機會,如果你讀文科,商科,從零開始的話,可能你頭一兩年都是先要花來讀德文。

爲確保自己的學習生涯不會胎死腹中,我做了幾個準備。第一個採取的行動是drop科,正常來講,整個課程七個學期三年半,每個學期都需要讀六科,而其中一個學期是用來實習的,而我一早就打算多讀半年。畢竟這對於我來説,就如上一篇上講,是一個暗黑版的德文+自動化工程『雙學位』,所以打算祇讀兩科,餘下的四科,往後再補回來也不遲(到最後才知道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錯誤)。另一個方法是堅持不走捷徑:雖然用德文來讀書很難,但很清楚記得當時我是堅持用德語來看書的。當然這個過程一定不簡單,一開始字典都會給你揭爛(這個世代,當然是用網上字典…所以應該說是鍵盤都給我打爛)。還好,工程文獻的德語都是大同小異,讀了第一章,第二章的詞彙,風格不會有很大變化。如果你想偷鷄的話,要想一想,你往後還有兩年半的時間需要用德語上課或者是用來準備實習,考試,寫論文,你其實是沒有捷徑的…你能往後一直用Google翻譯器救你命嗎?把論文用英文打好了,放入翻譯器,翻譯成德文?逃不了,便要狠下心腸硬食,慢慢來。如果教授提供有系統的靚仔教材還好,有些教授喜歡上課的時候用電腦來寫筆記,但是他是典型的天才工程師,那手字看起來不似德語也不像英語,簡直就像是阿拉伯文一樣,我實在沒有心機花時間去看他的筆記。唯一的解決方法還是靠谷歌大神,花時間在網上搜尋大量德語的資料,比如說是維基百科德文版。

天才教授的筆記,已經軼失,我祇有排名第二的教授的墨寶。
德文的字母跟英文是一樣的,你看不懂?不是因爲你不懂德語...
出乎意料,我以為英語的條目肯定會比德語的詳盡,但是原來很多有關工程的條目,德語的維基百科會比英語的維基百科更加詳細,準確,有用。如果你只看一份筆記的話,內容可能不一定全面的,而且有時候有些表達也比較死板。在網上你可以找到很多比較輕鬆生動容易理解的解說。到確實找不到德文的資料,爲求學科上的理解,也會看一下英文,中文的資源。

維基百科,有關“Strain gauge”的條目,當時在讀Measurment的時候查看過。
左邊爲德文,中間爲英文,右邊爲中文。從長度可見,德文條目可以長得令人打冷顫...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